当前位置
首页 > bob全站app应用
中国最 “憋屈” 的省份:坐拥敦煌、酒泉却因三个原因穷了上百年

发表时间:2025-06-29 09:03:16 来源:bob全站app应用

  说起甘肃,你脑袋里会想到啥?是敦煌还是酒泉?是兰州还是牛肉面?是“大漠孤烟直”,还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或者是甘肃独有的那种歌舞表演?、

  长久以来,“贫困”这个词好像一直跟甘肃紧密相连。去年甘肃的GDP达到了10243.3亿元这个成绩在西藏、青海、宁夏以及海南之前,在全国排倒数第五位。从建国到现在,甘肃GDP一直处在下游位置,并且近10年,如果看人均GDP,自2014年起,甘肃就一直位居倒数第一,直到去年依旧如此。

  司马光于《资治通鉴》中称甘肃“天下最为富庶”;《书》有载兰州遍地皆是田地,亦有果树;《全唐文》提及河州地区(现今的甘肃临夏),人民相处和睦,其仓库皆已堆满粮食;《汉书》则宣称凉州即现今的甘肃武威),“乃天下之富饶之地”。不过随着历史发展,甘肃的情况逐渐变差。

  到了清末,左宗棠前往新疆平叛,途经甘肃之时,不禁感慨道,“陇中苦瘠甲于天下”,自此“穷”与“苦”便成为了甘肃的代名词。

  这样甘肃究竟是如何从富甲一方走向苦瘠天下的?其贫穷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今天这期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贫困的甘肃。

  甘肃处在我国黄河的上游,东西距离有1655公里,南北延伸,大概530公里。它宛如一条巨龙一般,趴在西北大地上,将那广阔的土地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

  先说陇中地区,这里属于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或半干旱,缺水情况十分严重。这样一个时间段黄土高原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其严重。

  上世纪末,这里水土流失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7.2%每年表层土壤被冲走2-5cm这些被冲走的土壤中,仅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就等于当地一整年的化肥使用量。在一些地方,土层薄到挖走土之后,耕地就会消失。

  其次是陇南地区,主要以高原、山地为主要地貌,处于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与秦岭的交汇之处,与此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里山高坡陡沟亦深;气候高寒且较为潮湿,天灾以及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交通极为不便。整个地区90%的耕地都在山上,集中了甘肃数量最多的贫困人口。当地有民谣唱道:“一山一重山出门即需爬山。无奈禾苗枯黄,乃因其根连土。”

  对比之下,陇东地区的状况,稍微好些,它跟关中平原的距离,更近交通也就,更通畅了,并且在经济的辐射影响力方面,也更加明显。

  最后是河西地区,主要在我国400mm等降水量线以北,大部分地区甚至在200mm等降水量线以北,不过年蒸发量却高达2000mm以上,面临的主体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不过这里石油,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有大型的国企来支撑,城市的经济,并且人口相对较少,所以贫困问题,反倒不是很严重。

  所以用一句话总结甘肃的贫困现象,就是人数众多、以农业为主、全省分散但贫困区域集中。甘肃走到今天这一步,除了地理和气候这些直接原因,地理政治学因素也是造成其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

  甘肃这个词呀,是由甘州和肃州而来的。它最早在北宋当时就出现啦,那会儿西夏国在河西地区设立了“甘肃军司”呢。接着元朝建立以后,就有了“甘肃行省”。清朝和民国一直都还在用这个称呼呢,新中国也把“甘肃”这一个名字给保留下来啦。在这整个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命名都是紧紧相连的,这才形成了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甘肃”。从这些历史的变迁里能看出来,“甘肃”这一名称可是承载着很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呢。

  甘肃这一个地区,在历史的前行过程里,曾有过三次规模较大的开发,像汉唐时期就有一次,还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阶段也有一次。这三次重要的建设过程呢,是一步一步且很有秩序地搭建起了甘肃从古代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基础经济架构。不过呢从汉唐以后一直到清朝民国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甘肃的发展状况呀,一直都在呈现出一种逐渐变差、走下坡路的趋势。

  先说汉朝,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为了防范北方的游牧民族,把各国的长城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条长城,这条长城东边抵达鸭绿江,西边延伸至甘肃临洮。

  从地图上能够正常的看到,甘肃大部分地区,即河西走廊在长城以北。河西走廊,水草丰美,适合畜牧业。其地缘位置,十分重要。北连蒙古高原,南接青藏高原,向西直通西域,向东可达中原王朝核心地区,关中平原,是连接各游牧民族的“十字路口”。

  可惜秦朝灭亡得太快了,没有来得及,获得到足够的时间去管理河西地区。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后,便接连地,让卫青、霍去病往西进军,去攻打匈奴。这一行动,最终将河西走廊纳入了自己的版图。“虽说在东边丢失了一些,但在西边得到了弥补。”尽管秦朝仅仅存在了很短的时间就灭亡了,可汉朝凭借着卫青、霍去病的全力拼搏,顺利地掌控了河西走廊,充分体现出其超强的军事力量。

  为彻底控制这里,打破传统游牧经济,开始屯田种田,一场长达百年从游牧转向农耕的社会变革在河西地区展开。

  这一时期,甘肃区域的发展迎来了第一个高潮。在河西四郡设立之后,没过多久,各地的粮食生产,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众也因此过上了,安定、和谐的生活。

  接着是唐朝,唐朝建立之后,十分注重在甘肃开展屯田之事,毕竟此地乃是西域各民族进入中原的重要门户,“猛将与精兵皆驻守于西北”,这样一个时间段,那丝绸之路贯穿整个甘肃,为其带来了极为巨大的繁荣景象。

  据《通典》记载唐天宝八年,陇右道屯田,储量达到44万9020石,在全国仅次于关内道,敦煌产出的粮食,甚至能运往太原,以解灾荒。

  汉唐之际,兰州是我国西北地区仅次于长安的最大城市,中国四大石窟,甘肃独占其二,这些都是甘肃曾经繁荣的有力证明。

  然而,从汉朝开始的游牧转农耕,虽让甘肃经历汉唐两个发展高峰,但大量农业活动,尤其是明清时期,随着对甘肃的移民和屯田规模逐步扩大,严重破坏了甘肃脆弱的生态结构,导致环境急剧恶化。加上全球气温逐渐变冷,400mm等降水量线逐渐南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成为甘肃主体问题,自然灾害频发,社会残破,民生凋敝。

  其次,唐朝之后,中国经济和政治中心开始南移和东移,陆上丝绸之路断绝,甘肃地缘优势逐渐下降,慢慢成为纯粹的军事重镇,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形势明显落后于中原地区,沦为中原文明的边地,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河西地区落入异国之手。

  据《文献通考》记载,“河西自唐中叶以后,一沦异域,顿化为龙荒沙漠之区,无复昔日之殷富繁华矣”。

  例如1873年,甘肃人口仅剩279.9万人,“炊烟断绝,户口凋零”,这既是当时甘肃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全国对甘肃的普遍看法。

  关于三线建设,我在很多视频里都讲过,我国西部和部分内陆省份在建国后的第一次腾飞,基本都得益于三线建设,甘肃也不例外。

  当时,我国14个人口100万以上的大城市,集中了60%的民用机械工业、50%的化学工业以及52%的国防工业,且大多沿海或靠近苏联,安全问题严峻,于是提出三线建设,要在内地重新建立一套工业体系。

  甘肃的三线年结束,共投入建设资金155.53亿,安排建设项目700多个,比较有名的项目有酒泉钢铁公司、窑街煤炭基地、靖远煤矿、玉门油田、长庆油田、兰州铝厂、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国营胜利机械厂、嘉峪关电厂、刘家峡水电站、酒泉边防通信工程、航空工业的135厂和242厂、核工业的792矿和279厂、航天工业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等等。

  这些建设重塑了甘肃的工业基础,使其拥有强大的国防和工业体系,成为中国重要战略基地。

  当时甘肃在工业能力上与陕西不相上下,是建国之后的最高光时刻,兰州也成为西北地区最重要的工业基地、交通枢纽和军事中心,地位不弱于西安。

  不过,甘肃工业实力虽在提升,但农业进步不大,粮食自给率低的问题依旧困扰着甘肃,农民贫困问题也未得到明显改善。当然,农业反哺工业是那个时代的主要基调,也是无奈之举,实在难以苛责。

  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东部地区崛起,对资金和人才的虹吸效应显著,全国的资金和人才纷纷流向东部地区,甘肃也不例外。

  高校教师、大学毕业生、产业工人以及商业企业里的科学技术人员大量流向沿海地区,严重拖累了甘肃的工业实力,使其只能依赖资源型经济,靠卖石油、煤炭、有色金属等基础工业品生存,这又进一步破坏了甘肃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甘肃因此延续了历史的循环,逐渐被更多省份拉开差距。

  甘肃的这种历史循环,可从工业和农业两方面来看。工业方面,经济落后导致资源依赖,资源依赖形成资源诅咒,资源诅咒又加重经济落后;农业方面,生态脆弱导致农业落后,农业落后导致贫困加深,贫困加深引发掠夺式农业开发,掠夺式农业开发又加重生态脆弱。

  2000年,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继三线建设之后,又一次针对西部省份的大规模经济建设活动。但在这场活动中,甘肃的表现不如其他省份亮眼,可以说甘肃被耽误了20年。至于原因,甘肃的小伙伴应该更清楚,带头人不给力也是没办法的事。

  目前,甘肃的四个区域发展各有特点。陇东地区主要跟着陕西发展,陇南跟着四川发展,同时承接一点陇中和陕西的辐射;陇中地区要打造兰州和西宁的经济圈,类似成都和重庆的成渝经济圈;河西地区则比较为难,需要同时兼容新疆和甘肃不同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从这个方面看,甘肃和河北可谓难兄难弟。

  如今,蒙藏的威胁已不复存在,保护秦陇的任务大幅度的降低,但连通西域的使命不仅未消失,反而更加重要。

  甘肃是连接新疆、青藏、内蒙和内地的重要枢纽,其地缘属性对我国国土完整意义重大。

  曾经我国里的,负责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个省,只要甘肃稳定,我国西北地区就不会出问题。

  无论东部、中部还是南部地区,想通过陆地交通与欧洲开展经济往来,都一定要经过甘肃,欧洲方面同理。

  此外,我国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同样要经过甘肃。没办法,甘肃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注定它要承担这些任务。

  历史上,甘肃因丝绸之路而兴衰,如今新的丝绸之路再次开启,甘肃作为黄金通道的历史意义再次显现。那么,这一次,甘肃能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吗?甘肃能摆脱历史的循环吗?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很认真,查阅了大量资料,又做了严谨的分析,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很敬佩!十分感谢![祈祷][祈祷][祈祷]

  甘肃的资源都支援了全国建议。不要说别的就我们酒泉市清水镇的白砂,在六、七十年代都支援了当时全国大城市的建设。当时全镇不管男女青年一人一天装一个火车皮的白沙(60吨)才给记8分工也就才7、8毛钱。备注一下清水的白砂是出了名的免水洗砂。你说甘肃为什么穷

  公开信息显示,王兆民出生于1958年4月,河北定州人,长期在海南省政府驻京办工作,曾任副厅级主任,2007年明确为正厅级,并兼任省政府副秘书长。

  为进一步发挥院庭长办案的引领示范作用,全力提升办案质效,6月20日,临湘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青担任审判长,临湘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黄翔出庭支持公诉,公开开庭审理并宣判一起侵吞学生伙食费的职务犯罪案。

  西安太平峪因暴雨引发滑坡阻断道路,被困人员已被连夜转移,进山道路临时封闭

  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6月27日傍晚,西安突降暴雨,位于鄠邑区的太平峪因出现山体滑坡道路被阻断,有人员被困。28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获悉,在公安消防的帮助下,被困人员已安全转移,目前外界进入太平峪的道路已封闭,但车辆可从里面撤出来。

  新规来了!明年1月1日起施行:“被打还手即互殴”成历史,14至18周岁未成年人违法可拘留

  辽宁舰航母编队执行远海任务遭外军双航母夹击 歼-15挂弹起飞,死死咬住外军机,从高度8000米一直缠斗至2000米成功驱离(央视新闻)#热点新闻事件 #热点追踪 #辽宁舰 #歼15舰载机

  6月28日,#湖南澧县通报母子落水身亡 :均系溺水身亡,排除他杀,排除校园霸凌等情况。

  6月28日,网上流传出一份关于比亚迪即将启动新购车政策的温馨提示图片,引发外界关注。该图片内容显示“2025年7月1日00:00起,此前报价方案、政策即将全部作废”。

  巨型钻地弹首次实战!美国轰炸伊朗,直接成本5亿美元,间接代价难以估量

  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其社会化媒体“真实社交”上发文称,美国已完成对伊朗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的袭击。

  村民叶某志傍晚潜入邻居家中,将祖孙三人残忍杀害。亲属介绍,被害的男孩还不满2岁,平时乖巧听话,他们一家与凶手并没有过节。

  本年度的北约峰会定于当地时间6月24日至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而通过美国总统特朗普设定的最新军费标准,即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被认为是本次会议的第一个任务。